她踏实勤奋能柔能刚
她运筹帷幄敢于担当
本期
《新豫商40年》
邀请
青岛四通讯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青岛四通一达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勤
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未来已来,持续创新,不断转型,不忘初心。
——苏勤
大学毕业 选择事业方向
苏勤,1981年出生,河南鹿邑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名校毕业的她本来可以顺理成章成为一个知名律师,拿着不菲的收入,过着体面的生活,可苏勤的选择却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毕业之后,她没有去律师事务所工作,而是选择了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这不是她脑子一热决定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有了这样的选择。在她看来,人力资源行业要比法务法律的视野更开阔,前景更广阔。
回想起当年的情况苏勤这样说:“我2003—2004年上学期间,由于懂法律且善于运用,在老乡中小有名气,很多老乡碰到问题慕名找来,每年仅代理案子就有近3万元的收入。但是毕业后,2005年在人才市场的工资才600元/月。”
即使收入落差如此之大,也并没有动摇苏勤要做人力资源的决心,目光长远的她早已投向了几年之后。苏勤说:“法律服务是单一性的,一年所服务的客户是有限的。而做人力资源,它是一个团队性质的服务;而且它的空间是没有上限的,发展空间无限大,国外的万宝盛华、任仕达就是靠人力资源业务做到了世界500强,国内的中智、上海外服依托人力资源行业年产值也达千亿元。”就是靠着这种眼光和魄力,苏勤在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工作了半年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创业。
选择创业,面子与肚子哪个重要?
苏勤把自己创业的大本营设在了青岛,青岛是一个沿海城市,也是一个劳务输入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爱情。苏勤的老公梁先生一直在青岛工作,选择青岛创业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
但真的是一帆风顺吗?
刚开始创业时,苏勤就对自己的客户以及将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她对客户有一个定义,服务客户必须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世界五百强或者是员工数在1000人以上的合法合规企业,小企业不合作、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的企业不合作、拖欠工资的企业不合作……所以,创业前期公司基本是没有业务的。
有时候降低一些自己的原则,可能会多接一些单子,保证不饿肚子。但是苏勤在创业初期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奠定了后期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当时的公司只有她一个人,可就是这一个人,创造了当时青岛人力市场上的一个奇迹。从2006年的一人公司到2018年的万人公司,从年营业额不足10万元到年营业额数亿元,年纳税额数千万,成为青岛市人力资源行业的纳税大户和青岛市重点税源企业。
苏勤说:“第一批劳务派遣业务是从海信集团开始的。当时和海信合作的时候,公司只有我一名员工,招聘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告诉海信。当时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青岛《半岛都市报》上做了一个极富创意的广告。也许是广告有创意,也许是单位有吸引力,报名的求职者每天高达数百名,远远超出预期,从那之后奠定了我们与海信业务的合作基础。”总结这次合作的成功,苏勤轻描淡写地把功劳都归功在了那条招聘广告上,其实在广告背后她所付出的努力,不是短短几行文字能够描述清楚的。
2009年在与海信集团合作的成功下,后期劳务派遣业务呈爆发式增长,因为有海信这种客户作保证,后期业务开展非常顺利。苏勤说:“因为海信是一个对客户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我们能做他们公司劳务派遣,其他客户都认为我们的服务品质和专业都是有保障的。后来逐步发展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京东、顺丰等高质量的客户,并逐步成立了济南、潍坊、临沂、日照、枣庄、东营、烟台等分公司,完成了在山东省的布局,业务领域也从劳务派遣逐步延伸到服务外包。”
坚韧不拔,与时俱进
目前公司已经走上正轨,但是苏勤并没有丝毫懈怠, 一直保持着危机意识。她说:“我觉得我们公司应该积极探索,探索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在人资源领域的应用,用新技术助力企业的发展,服务大众企业。现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团队和品牌建设,国家出台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出培育'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人才'',打造'人力资源行业骨干企业'',我们要对标这个目标自我加压,砥砺前行。”
作为河南籍的女企业家代表,苏勤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一直在勤奋的路上,这也是她对豫商精神的总结。
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终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人,方能取得成功的锦标。
勤,成才之本也。古往今来,成功者,定为勤奋者。若一人勤,则一家兴。若一国勤,则一国旺。
最后苏勤用十六个字展望了未来,也送给所有人共勉:
未来已来,不断转型,持续创新,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