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安全上学,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的民心工程。2012年,我国第一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坐上安全的校车。然而,校车在全国的普及率依然很低,全国校车实际需求量保守估计超过100万辆,但市场上校车保有量只有16万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建议,取消校车购置税、消费税,设立国家校车专项基金补贴和支持校车发展,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加大补贴和推广力度,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
现状
校车保有量缺口大普及率不足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汤玉祥自2011年以来第三次提交有关校车的建议。
“按照统计,全国适龄中小学生超过1.8亿人,校车实际需求量保守估计超过100万辆,但目前市场上校车保有量才16万辆。”汤玉祥表示,与国际上校车发展领先的美国相比,我国目前的校车保有量仅为美国(48万辆)的1/3,但我国的中小学生人数却是美国的近7倍,相比于美国12岁以下学生中有约54%乘坐校车的比例,我国校车的普及率还很低。
“相对于其它交通方式,校车显著增加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系数。”汤玉祥说,根据数据统计,校车相比其它上下学交通方式的安全系数高出数十倍。美国每天有2600万名中小学生乘坐校车。我国每天校车所运送的学童约480万名。
相比之下,使用校车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大城市来说,开通校车可以“解放”学生家长时间,中小学“放学必堵”的现象也会消失。而对于小城市或者村县而言,学校离家远、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也得以解决。“校车集中接送孩子可以提高车辆和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交通拥堵。”汤玉祥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乘坐校车上下学,可从小培养他们的平等观念以及自立精神和社交能力。
现象
购买校车10年才能收回成本
十年前,我国的适龄儿童还没有一辆专业的校车乘坐。随着2012年国家颁布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内校车产品日趋成熟、丰富,产品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但校车推广之路仍任重道远。
从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看,校车推广是大势所趋,更是民生工程和暖心工程,校车运营具有较强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
汤玉祥认为,两方面原因制约我国校车深入推广。首先,政策细则不尽完善,政府投入力度不够,落地执行差异巨大。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校车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具体的校车购置和运营补贴补助办法以及管理监督机制并没有明确,且缺乏系统的保障体系,我国每年在校车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另外,校车因其专用属性,使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通过调研发现,算上折旧费用,一辆校车大概需10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没有政府扶持和补贴很难维持,部分运营者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建议
取消购置税给校车“减负”
“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校车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大落实力度,建立保障体系,让更多中国学童能享受到相关政策带来的好处。”汤玉祥提出,尽快出台和落实对校车购置与运营的补贴政策及标准,细化管理、运营政策,指导各地建立专业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校车运营者的“自我造血”能力,并建立系统性的车辆运维管理、司乘人员培训体系等。
同时,在税收方面给校车“减负”,取消校车购置税、消费税。他建议,从校车的教育属性、公益属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来看,建议给予校车与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同等的减免购置税待遇,调动校车购置或运营者的积极性。
另外,目前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校、幼儿园是校车的主要刚性需求方,但本身缺少发展资金。建议设立国家校车专项基金,补贴和支持校车发展,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加大补贴和推广力度,带动实现教育脱贫。